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网络上都充斥着大量关于“狂脱期”的科普和讨论,包括非那雄胺用药狂脱期,但更多是米诺地尔狂脱期。英文关键词为:initialsheddingphase/period(初期脱落期/阶段)。可不知是谁将sheddingphase翻译成了中文“狂脱期”,沿用至今,甚是吓人。但是“狂脱期”所表达的的程度明显要比英文“sheddingphase”更高一个等级,这让很多中国人听到这个词就有点胆寒。把“sheddingphase”翻译成“狂脱期”虽不那么贴切,却也无可厚非。但有人却利用“狂脱期”把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妖魔化,用于恐吓发友。防脱洗发水营销者利用“狂脱期”大做文章,刻意抹黑、诋毁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好像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才是脱发的罪魁祸首。以至于很多人被狂脱期这个词吓唬的不敢尝试药物,转而去尝试防脱洗发水。在这一点上,防脱洗发水完全没有资格,非那雄胺(处方药)和米诺地尔(OTC非处方药)都属于药物范畴,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防脱洗发水都属于化妆品类,不在一个范畴。药物的“sheddingphase”本可以翻译为更温和、更贴切的“脱落期”,现在却偏偏被认定为凶猛的“狂脱期”,并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这吓退很多人。谁是幕后推手?事实上,不论是非那雄胺还是米诺地尔,在使用初期造成的脱发现象都是有限的,并不可怕。不仅如此,在关于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的学术研究与临床试验中,我们极少看到“狂脱期”或“脱落期”的说法与描述,更没有人对此进行过专业的研究。为什么在互联网上讨论如此汹涌的狂脱期话题在临床试验中从未被提及?这值得我们思考。这其中的核心逻辑在于:“狂脱期”和“脱落期”强调的是掉发数量,即一定时间内的落发量,而真正决定头发整体感官效果的和它没有关系,决定头发视觉效果的是头顶头发的数量和质量,我在文章《关于雄性脱发数学模型的讨论》中讨论过此问题。雄性脱发的本质是毛囊的萎缩,而几乎所有普通人都误以为,雄性脱发本身就是掉头发,掉头发多脱发就严重,掉头发少脱发就在好转,但本质并非这样,这只是极具迷惑的表面现象。所以,绝大多数的临床研究都不以短期内头发脱落量为效果评价指标,也就是说在正规学术研究中,没有人会把每天掉多少根头发当做客观、专业的评价指标,特别是短期内的掉发量。只有防脱洗发水的营销者才会这样做,这显得极其不专业。你看,《福瑞他恩二期临床试验数据》中给出的数据没有脱发量吧,他们给出的是TAHC(targetareahaircount目标区域头发数量)。我写过《脱发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每天掉发数量》。因为《雄性脱发的本质是毛囊衰老的提前和加速》,且《脱发的本质过程是头发从终毛到毫毛的过渡》。在正规的临床试验研究中,科研工作者不统计每日掉发量,自然也就没有“狂脱期”相关说法,他们更关注单位面积内头发的数量和直径,这是决定头发好坏的关键。所谓狂脱期只存在于用户口中和网络上,他们相互交流、讨论、抱怨、指责,盯着自己每日掉的头发数量犯愁,但其实长远来看,它们并不重要。可正是这个不重要的“sheddingphase”,被一些人刻意利用炒作,恐吓人们。可不论如何,使用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初期的脱落期(如果存在的话,其实很多人根本不存在)都不必过分在意,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会好起来。而真正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的是,不论是非那雄胺还是米诺地尔,在治疗雄性脱发的过程中都需要持续用药,并不能因为脱发的好转而停止用药,这是避免脱落期的有效措施。1999年强生公司的临床研究试验《Changesinhairweightandhaircountinmenwithandrogeneticalopecia,afterapplicationof5%and2%***icalminoxidil,placebo,ornotreatment》(分别使用5%和2%浓度米诺地尔、安慰剂以及不治疗雄性脱发,脱发者头发的重量和数量变化)对使用米诺地尔治疗脱发两年的效果跟踪。从临床试验数据中可以看到,用药初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脱落期,在第96周停药之后会出现短暂的脱落,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药物的有效性和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两个月之后脱落期恢复稳定,头发甚至有所恢复,*后大致和那些这两年一直使用安慰剂治疗脱发的对照组的头发状况类似。总之,用药初期的脱落根本无须害怕,“狂脱期”的说法有点污名化药物的意味,对雄性脱发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发量和发质的缓慢变化,而不是为每日掉发数量的波动提心吊胆或沾沾自喜,“三天止脱,七天生发”是那些卖防脱洗发水者唬人的一套。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讨论的“狂脱期”,在真正的临床试验中却从未被提及。
推荐阅读:
我的阅读怪癖
米诺地尔选择实用性指导手册
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哪个品牌更好?
米诺地尔的使用浓度分析
福瑞他恩二期临床试验数据
纽约时报:口服米诺地尔
【女性只能使用2%浓度米诺】背后的真相